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搶救台灣中文力!(摘錄)

商業週刊這篇報導討論我們這些死小孩的中文能力問題,企圖指出(A)現代年輕人的中文能力低落,而且(B)這樣的能力低落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並且提出(C)挽救的修正方向。以下我依照上面的區分,將它的段落重新編排。

要讓中文能力成為值得討論的議題,這份報導至少要成功地建立A和B。因為,例如說,如果這份報導所說的那種中文能力一點也不重要,就算年輕人在那方面都很爛,也沒有什麼關係。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下面三件事情必須成立:
  1. 在A之中,至少有一個論點有道理。
  2. 在B之中,至少有一個論點有道理。
  3. 在A之中有道理的那個論點,和在B之中有道理的那個論點,它們講的「中文能力」是同一個東西。

(3)是使得這份報導值得作為訓練題目的原因之一,因為這份報導裡討論的「中文能力」其實有好幾種歧義,這些歧義使得A裡的一些論點,即使成立,也無法支持B裡的某些論點;B裡的一些論點,即使成立,也無法支持C裡的某些論點。這份報導對於這些歧義不加以區分,使得它可以把所有和中文能力相關的東西混在一起談,讓自己的主要立場看起來連貫且壯大。在一大堆雜七雜八的論點當中同情地理解這份報導要講的東西,並且盡量替它建立有道理的論證,這個任務,我相信,使得這份報導成為推論練習有史以來最難的題目(小丸:也才三篇啊靠北)。

下面這些方向是大家可以嘗試的:
  1. A裡的哪些論點有道理,哪些論點沒道理?(姑且不論這些能力是否重要,哪些論點足以讓人相信它所提到的能力確實是現代年輕人比較缺乏的?)
  2. B裡的哪些論點有道理,哪些論點沒道理?(姑且不論現代的年輕人是不是真的缺乏那些能力,哪些論點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讓我們相信它所說的那種能力很重要?)
  3. C裡的哪些論點有道理,哪些論點沒道理?(哪些論點提供了我們充足理由去相信它建議的修方向有助於培養它所說的那種能力?)
  4. A、B、C各自討論了幾種「中文能力」?在A、B、C當中,有哪些「中文能力」的意思一致而無歧義,使得我們可以在這個「中文能力」的意義下,一路從A推論到C?
  5. 根據(4),有哪些對於中文能力的修正方向,值得我們參考?(如果你覺得C提到的都不好,也可以自己提供)

...

商業週刊 陳雅玲

A.主張年輕人中文能力爛的論點

A1.「很多人說我們的孩子英文不好,我看他們中文更糟,可以說是江河日下!」擔任大學兼任教授的台北市長馬英九,皺著眉頭說了一個真人實事的笑話。「有一次考試,我要學生扮演內政部長,寫信給民眾。他竟然開頭就寫『親愛的某某』,最後簽完名還寫一個『欽此』,把自己當皇帝了!」

A2.北師院語文教育系教授陳正治也有類似經驗。有一次他參與警察特考閱卷,作文試題「反省」, 竟然有兩百多人大談「反對省政府」,「審題都審錯了!我們只好把這些笑話拿來調劑無趣的閱 卷工作。」

A3.往下延伸,似乎問題更嚴重。台中縣豐原高中就曾傳出學校段考時,許多班只有六、七名學生及 格——這是過去不及格的人數。至於作文,不僅談不上「起承轉合」,連段落都不會分;考題要 求作文字數不得少於六百字,學生寫兩百字就交卷,原因是「寫不下去」。「國文程度惡化問題 值得重視,」該校國文老師一致認為。

A4.擔任多屆大學測驗「國文科閱卷總召集」的台大中文系教授何寄澎表示,過去只有五、六萬考生 參加大學聯考時,他很容易挑到「標準卷」,也就是讓所有閱卷老師參考的A等卷;但是現在十 二、三萬人應考,反而不容易再看到那樣令人驚喜的文章。「當然偶爾還是有比以前好的,但情形越來越少。」何寄澎手抱前胸,慢條斯理的分析:以前二 !%非常好,五!%中等。現在呢,很好的只有一成不到;語句都寫不完整的,增加到四!%左 右;剩下來中等的,內容還算通順,但是毫無創意,欠缺自我思維、理性感性的表現,每篇內容 看起來都一樣。

A5.中文閱讀力的下降,也間接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力。台北補教界數學名師沈赫哲就曾表示,現在的 中學生數學不好,其實是國文不好,連應用題所敘述的情境都看不懂,如何談計算。不只數學老 師頭痛,生物老師也傷腦筋。受邀為新版教科書提出改善意見的生物老師,就有許多位表示「文 字太深,現在的孩子看不懂」。十年教改,確實使台灣在本國語文教學上,遭到比其他國家更為 嚴峻的考驗。


B.主張中文能力重要的論點

B1.台灣流行歌、連續劇等娛樂產業,之所以能在華人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所憑藉的,就是台灣人的 中文能力——女作家瓊瑤以她細膩文雅的對白、迭宕曲折的情節,吸引了六億大陸人口觀看她的 連續劇;台灣從一九七!年民歌時代培養出來的詞曲創作好手,二十年來,更讓台灣成為華人音 樂的「研發中心」:王菲、孫燕姿、那英、李玟等香港、新加坡、大陸、美國的華人女歌手,都 是在台灣「打造」成功,才紅回自己的出生地;阿妹、周杰倫台灣「土產」,更是紅遍全球華人 市場。
從廣告、電影等文化創意產業來看,台灣的文字能力、文化內涵,也遠遠勝過其他華人地區。

B2.「大陸的電影譯名常常被台灣人當成笑話講,」暢銷作家吳淡如一次在她主持的廣播節目「好時 光」中,舉了許多例子,像是大陸把電影「魔戒」(King of The Ring),譯成「指環王」; 「梅崗城的故事」(Kill a Mochingbird),譯成「殺死一只知更鳥」。

B3.如今在高科技、腦力服務業等領域,因為中國大陸的崛起,中文能力也越發重要。張忠謀提出 「中文優勢論」,日本經濟專家大前研一也認為,語文是台灣在中國大陸崛起時代,很重要的先 天優勢。中國大陸快速擴張的製造業,非常缺乏專業的支援性服務。台灣則有語言上的優勢,又 有製造業的底子,可以在教育訓練、環保顧問、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領域搶到黃金機會,這也 是新加坡在東南亞扮演的角色。

B4.世界聞名的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就為兩位大師的觀點作了最佳例證。其官方網站徵求人才的網 頁上,註明:「在邀請求職者進行面試之前,我們可能會透過電話評估某些求職者的中文能力。 每一位求職者都必須具備流利的中文能力(我們對「流利」的定義,是指除了讀寫能力之外,還 能夠以中文主持業務會議)。」

B5.美籍公關專員王磊智以頗為流利的國語解釋,麥肯錫台灣分公司的客戶除早期較多外商,絕大部 分都是本土企業,有時台灣的顧問也要到大陸支援專案。「採訪、蒐集資料、跟各階層員工談問 題、開會、寫報告,都要用到中文,所以中文的溝通能力很重要。我們的應徵者中,很多在台灣 出生、美國長大的小留學生,公司希望他們加入之前,就具備很好的中文表達能力。」

B6.長年關心人文教育的師大美術系教授何懷碩痛陳:為何母語文重要?因為語文就是思想,一個民 族處事做人的觀點、看待自然與生命的基本態度,都蘊含在語文裡。母語文沒有建立好,將使自 己的文化空洞化,未來整個世代素質下降。「競爭力不是減低,而且是喪失。」他說,文化殖民 地不可能有獨特的創造性思考能力,只好成為強勢文化支配下的「奴工」。

B7.優美的情操蘊含於優美的文字中。你看白先勇的牡丹亭,這次上、中、下三本連臺大戲,九千張 票全部賣光光。這麼精微的藝術,音樂、演員是大陸的,但是劇場的美學、燈光、舞台,還有觀 眾,都是台灣的。也就是說,大陸有一流的崑曲演員,但是一流的崑曲觀眾卻在台灣。為什麼在台灣?因為優美的文字能力是需要教養的,我們高中,甚至大一國文,有一半讀的都是 古文。全世界的華人,只有台灣是這樣。所以詞打在字幕上,台灣的觀眾可以瞭解、由衷的欣 賞。這引伸到文化創意產業,台灣有很好的條件,但看怎麼經營。


C.被建議的修正方向

C1.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徐國能認為,以前有很多不識字的文盲;現在則有很多受過教育,卻沒 有閱讀能力的現代文盲。「許多先進國家為了重建國民的閱讀能力,『經典再閱讀』成為重要風 潮;」他說,但是在台灣,教育部規定的課程綱要中,古典文學的比例卻逐漸下降。「你要去推 中國經典再閱讀,馬上就會遇到很多政治上的反挫。」

C2.有二十年教學經驗的中壢國中國文老師李威娜表示,現在小學課程以活動、學習單為主,孩子習 慣以三言兩語打發作業,非常不利傳統語文教學。有些作業要求上網找資料,學生更是直接下 載,連字都不必寫了。

C3.小學的國語課從十年前的每週十堂課,變成每週五堂。馮永敏觀察,「時數減少,第一個犧牲的 就是老師自己最不擅長的書法,和批改費時的作文。」作文,反映的是邏輯思考能力。如今作文 能力下降的後遺症已逐漸顯現,孩子多跳躍性思考,無法條理分明地陳述事實、闡述問題。以 後,怎麼在職場上推銷自己的策略?

C4.「其實中國的經史子集,換成現代語彙,就是哲學、歷史、文學、藝術,」高雄醫學大學國文助 理教授李玲珠指出,要加強人文素養,捨中國古典文學而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