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轉型成功 教官成校園安定力量

這篇報導報告被採訪的一些學校人員對於教官去留的看法,並主張,基於教官帶來的安定力量,他們應該留在校園。
  1. 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教官退出校園?
  2. 根據這份報導,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教官留在校園?這些理由適切嗎?
...
張凡 中國時報

因南港高工教官干預學生活動,使得「教官該不該退出校園?」再度引起熱烈討論。中國時報最近採訪台灣8所高中職及大學,這些學校一致認為「教官是校園安定的力量」,學校沒有教官會很麻煩;即使校風民主、開放的台大,也不要教官完全退出校園。

北市南港高工有學生在網路上發起「港工憤青反六輕」活動,不料竟遭教官以「鼓動學潮」恐嚇嚴辦。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及人本教育基金會決定推動修改「教育基本法」,讓教官完全退出校園。

教育部軍訓處長王福林說,目前學校教官剩3,700位,其中2,700位在高中職、1千位在大專院校。高中職一定要有教官、大學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但目前幾乎所有高中職及大專院校都還有教官。

台北市開南商工校長林本博肯定「教官是校園安定的力量」。他指出,有好幾次,學生在外面受傷,教官一直在醫院急診室陪伴並協助處理,到天亮才離開,這並非一般老師可以辦到。台北市惇敘商工校長李繼來說,一旦教官退出校園,校園秩序會變得更亂。

大學可不設教官,但實際上連台大都不希望教官退出校園。台大主祕張培仁說,當教職員下班後,校園安全是靠教官和駐警維護,學生在校內、外發生緊急事故,通報系統由教官處理,「只有軍人可以忍受24小時不休息,下班也是輪值。」台師大和政大也都認為,教官有必要存在於校園。

Comments (38)

Loading... Logging you in...
  • Logged in as
小弟不才,先發了。

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教官退出校園?
軍人阻礙校園民主,不論從意識形態還是實際上。

根據這份報導,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教官留在校園?這些理由適切嗎?
教官耐用:「只有軍人可以忍受24小時不休息,下班也是輪值。」
教官有效:「學生在校內、外發生緊急事故,通報系統由教官處理」
至於這些理由適切嗎?唔嗯,現在的保全是不是像教官那樣耐用又有效呢?
2 replies · active 722 weeks ago
根據這份報導,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教官留在校園?這些理由適切嗎?

樣本是「8所高中職及大學」,是否以偏蓋全?

「即使校風民主、開放的台大,也不要教官完全退出校園。」
訴諸權威。台大 ( 的發言人 ) 對這議題有沒有較佳的洞見,從文章內容看不出來
間逛人's avatar

間逛人 · 722 weeks ago

如何能証明台大比較開放,用何种標準,是傳統印象,還是只是最高學府
上完課要來留,結果大部分有漏洞的地方都有人提了,我這個就當作是補充吧

1.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教官退出校園?
1.1.學校作為學習、研究之專門場所,目的是追求真理,而一個自由的言論市場是追求真理的必要條件。教官出身軍隊或軍校,帶有軍事化思想,強調服從與秩序,且在校園中掌握相當大的權力,無論有無濫用職權,其思想及其對學生之影響力足以嚴重威脅到求學環境。
1.2.設立教官此高薪職位,相當耗費社會資源,卻無法看見與成本相當的效益,應該由支持教官留在校園者提出理由才是。

2.根據這份報導,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教官留在校園?這些理由適切嗎?
2.1.
除了Amulet提到的樣本太少、以偏概全與訴諸台大權威外,中國時報訪問的人是校長或校園主任秘書,在「教官退出校園」政策尚未定案前,他們還必須與教官待在同一個工作場所,我相信任何一個社會化足夠的傢伙都不會說出「教官該退出校園」這種話。

2.2.
>>教官是校園安定的力量
發生霸凌的時候,似乎都不見教官蹤影?
若黑道入侵,教官也無能力處理,即使教官有能力處理,讓警察處理也會比較有效。

>>校園安全是靠教官和駐警維護
既有駐警,何須教官?

>>學生在校內、外發生緊急事故,通報系統由教官處理
校內之緊急事故,可依性質,由相關教職員處理;
校外之緊急事故,教官插什麼手?

>>只有軍人可以忍受24小時不休息,下班也是輪值
保全完全可以取代。

>>學校沒有教官會很麻煩;即使校風民主、開放的台大,也不要教官完全退出校園。
根據以上,學校所說的教官功能完全可以由其他較低成本或較有效的人員取代,所以,除非學校有控制學生思想、建立河蟹校園的意圖,否則「學校沒有教官會很麻煩」是偷換概念,應該是「學校少了政府出錢的人力會很麻煩」。
呵呵呵呵's avatar

呵呵呵呵 · 722 weeks ago

恩!一開始教官在是為了在威權時代維持校園"秩序",若說戒嚴已解除,那教官這職位是否還需要存在,如果還想再,那轉型要轉成什麼?至於報紙上說的那些,大多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如果不能提出一個能令人信服的轉型,是很難支持教官應該繼續待在校園的。
由其他較低成本或較有效的人員取代教官, 我想討論一些問題
1. 校內事務: a. 輪班制的辦事員對於同一件事的追蹤與關心, 是否能夠和教官相比?
b. 由相關教職員處理: 若是三不管地帶的事件, 該由誰處理?
若需另增設專門處理雜事的行政人員, 比起設教官的好處又在?
2 replies · active 722 weeks ago
2. 校外事務:
教官是學生對於糾紛或意外家長外的第一線諮詢, 也掌握人脈與管道, 在學生對於這些社會事件的處理還不熟悉前, 由教官前導或是轉介更快更容易. 如果不希望教官插手的就不要找教官, 或教官插手後明確表示不希望介入. 在校外事務以其他辦事員代替教官的疑慮同第一點.
3 replies · active 722 weeks ago
¨KrisæOLïå
1. 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教官退出校園?
a. 論者常認為教官代表國家和軍隊對於教育場所的控制,箝制學術和言論上的自由
b. 但我認為,隨著威權時代的結束,社會民主觀念的深化,校園控制的鬆綁,以及輿論自由的增加,對於支持教官退出校園的理由,應該要有更深入的思考
c. 例如樓上等閒之輩所言"教官出身軍隊或軍校,帶有軍事化思想,強調服從與秩序,且在校園中掌握相當大的權力,無論有無濫用職權,其思想及其對學生之影響力足以嚴重威脅到求學環境"
是否還符合現今教官在校園的真實狀況?
教官現在在校園是否還掌握相當大的權力?如果是,那有多大?大過訓導主任?大過校長?
教官的權力又是誰賦予的?軍隊?教育部?學校?
目前教官在校園的影響力,是否真的足以嚴重威脅到求學環境?
我認為如果要以這種論述贊成教官退出校園,可能需要提出更多的證據來支持。
d. 至於北市南港高工發生的事,這篇報導並沒有詳細點出來龍去脈,我也沒有關心這個事件。但是仍有幾個問題想問:
這位教官的反應,是出於他個人對於「鼓動學潮」的認知?還是校規有如此規定?
南港高工校方的反應,是支持教官?還是認為是教官自作主張?還是其實把教官當作替死鬼?
e. 總之我的看法是,教官退出校園這個議題,應該從「權力位階」的角度觀察,而不是率爾以意識型態上做結論
2. 根據這份報導,我們有什麼理由讓教官留在校園?這些理由適切嗎?
a. 其實這份報導和樓上各網友的討論已經很清楚了。學校之所以重度依賴教官,還是「機會成本」的概念
b. 目前教官的主要功能在「校園安全」與「生活輔導」(from 維基百科),這些功能的確具有高度替代性。之所以未被替代,顯然是因為學校沒辦法負擔將這些工作委外或增加專職人員後的人事成本
c. 這些人事成本不只是在薪水上,還包括若干情感層面。
例如軍人服從和任勞任怨的特性,會讓教官願意主動處理一些份外的工作,像是急診室陪伴,而這些工作是約聘的保全,或一般學校教職員不願碰觸的。
又例如教官和學生的關係較為貼近,在處理事情上也會比保全和教職員更為細緻
d. 結論,如果要教官離開校園,教官這個部分功能的替代還需要更完整更仔細的思考。但顯然不是基進論者忽略掉這部分的重要性,就是學校和教育部不願面對。其實教官身為軍人,來做「校園安全」與「生活輔導」的工作也是很尷尬的。
國家養一個教官其成本遠高於聘請專業保全吧. 真正要算成本教官穩輸的. 軍公教有18%耶,軍人的薪水和終身俸有多爽你知道嗎? 校警擴編很難嗎?廢掉教官省下的錢拿出一半,來面試的人就排長龍了.

今天就地廢除全部教官,說穿了根本不會有任何影響, 簡單的例證是:美國大學高中都沒有教官, 運作的好的很!

國家養軍人是因為他們這份工作的高危險性和高度的不自由.教官根本沒有這兩個因素卻可以照樣享用整套的福利. 何況教官屬於軍方體系,和學校之主管單位一點關係都沒有. 根本在體制之外, 有管理上的困難. 有人在監督考核教官的工作嗎? 教官每天根本閒到爆~
2 replies · active 722 weeks ago
我想這不是軍人與否的問題,而是權力的差別。

就權力來看:
任何阻礙校園民主或自由之類的力量,都是來自於權力,而非身分。如果是校長或是三長,甚至任何一個教師出來說「鼓動學潮,違者嚴辦」,並不會比教官口中說出同樣的話更有親和力。

教官雖是軍人,但其實並無實質軍事權力,也不可能打電話叫國防部派部隊鎮壓學潮。對學生能控制的權力,也就僅限於軍訓分數而已,與一般教師相同。任何額外的權力,例如檢查學生服裝儀容,管秩序,壓制學潮之類,都是由學校所提供。沒有學校的背書,教官沒有任何權力。沒有教官,學校仍然可以找任何學校職員(通常是訓導主任或體育老師)繼續施行此種權力。

就軍人義務來看:
軍人受命保衛國家,其中包含民眾安全,這也就是為何救災還是要動用軍隊的理由。教官若受軍事命令護衛校園安全,也並非不可行。以過往的權力形態來推衍現今的職位是否廢除,是一個有問題的論證。例如說「過往軍隊用來鎮壓百姓,所以現在要廢除軍隊。」問題始終在於權力的濫用,而不是職位的存廢。

就人事而言:
教官閒與不閒,是工作態度的問題,保全也有閒與不閒者,校警也有閒與不閒者。以薪資論,教官相對於一般文職雇員的確是個好缺,但相對於普通保全服務(注意不是保全人員薪資)卻未必有巨大差異。這牽扯到是否應由國防部預算提供部分校園保全服務這件事,我認為這其中只是預算的名目問題,並無實質差別。

結論:
我認為教官就是國防部提供的軍事教育教師,兼任校園保全,並無一定退出校園之必要(軍事教育存廢則是另一個問題,在此不論述)。而教育行政體系才是學校權力的主體。學校認為在此保全之不足處,仍然有自行聘雇民間保全體系的自由,甚至可以主動要求教官退出校園保全體系--雖然我覺得不會有學校這麼做。
4 replies · active 721 weeks ago
人數的確由校方決定,以我國中的經驗來講,校方只有派一個生教。例如檢查服裝儀容、管秩序這種業務需要多少人手?我認為不需要很多。如果一個人就夠了,學校會無聊到派很多人嗎?

現在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教官人數是否過多,一個是教官是否有其必要性。
我覺得五個保全人員負責校園安全也滿閒的,根本不需要五個人,這不是工作態度的問題,是「同樣的服務以較低的成本來取代且維持一定品質」的概念。教官只負責軍訓科目我不會覺得他閒。以我的母校為例,共有五位教官,全校一共22堂軍訓課,其他科目一個老師就差不多要教20堂了,所以若只有一個教官負責軍訓科目,我不會覺得他閒。(謹附上敝校課表網址� �http://www2.lssh.tp.edu.tw/~academic/course971/)
以裁冗員、省經費的角度,過多的人數與過高的待遇當然應該裁撤或消減。大部分被裁撤的人員或部門並非完全沒有貢獻,只是衡量成本與效益,認為損益失衡而已。如果一個學校只需十名國文老師,該校卻招了二十名,難道不應該裁撤或遇缺不補嗎?這是我認為教官人數過多的論點。
教官的業務檢查服裝儀容、管秩序、維護校園安全都可以以較低的成本來取代且維持一定品質。所以我認為教官對校園沒有必要性。

既沒有必要性又有明顯的成本(過多的人數與過高的待遇),這是我認為教官應退出校園的原因。
1 reply · active less than 1 minute ago
看了以上許多人的想法之後,我覺得都有點道理。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也許我們應該問,以今天的大環境來看,「教官」一職應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軍訓課我認為應該廢除,因為不需要讓學生上這麼多課。將一小時的課程合併到公民課,或乾脆休息以減少課業壓力。檢查服裝儀容之類的,給班導做就可以了。

樓上有人引用維基說教官負責「校園安全」與「生活輔導」兩種工作,其實不只,通常教官也負責還有學生的校外活動安全。但是「校外活動安全」的工作量在學校之間差異很大,有些學校的教官常常要處理學生在校外械鬥。

但是,這些應該是教官的工作嗎?我認為,生活輔導不應該是教官的工作。但是在目前學校老師不足、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老師把惹事的學生交給教官處理是省事的做法。

校園安全和校外活動安全應該是教官的工作,但是我不反對這些工作全部交給保全處理。不過,不論是教官還是保全,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是要積極維護安全還是等出事時再出手?假設有個學生意圖自殺,教官/保全是一有跡象就要涉入,也許和老師合作輔導這個學生?還是等到這個學生跳樓的前一刻阻止他跳下去?
4 replies · active 720 weeks ago
分幾點來討論:

1. 軍訓教育是否需要?
某種教育是否需要可以是個品味問題(有些人也認為美術或公民課應該取消,也有人認為公立大學不應該成立哲學系),也可以是個權力問題(義務教育/公立教育本質就是國家權力的展現)。你可以覺得應該或不應該,不過這兩者並沒有什麼實質分別,也很難產生什麼說服力。

2. 教官是否應該做教師工作以外之事(管理秩序/輔導之類)?
這個問題應該擴大為「軍人/教師是否應該做軍人以外之事」。如果不應該,那軍人不該參與救災(那是消防署的工作),教師不應兼任輔導、秩序管理或行政工作(這是校務行政人員的工作)。若是一個教師真的很閒(假設是個每周只有4堂課的哲學講師),卻兼任學校的輔導與秩序管理,有時晚上還兼保全,這樣的人應該得到大眾的掌聲還是噓聲?是否應該退出校園?

3. 花費多應該滾?
薪資預算等等若算花費多,與教官的薪資預算相比,國防部門浪費在軍備競賽上的花費,絕對是小巫見大巫。我們可以完全裁撤教官,也可以完全裁撤國防軍費,中間沒有什麼明確的界線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才該停止。若前面那位哲學講師,參加了XX哲學卓越補助計畫,這個計劃的宗旨是推廣哲學教育,而且每個月還可以從補助計畫額外拿到比教育部多一倍的薪資,請問這位哲學講師應該得到大眾的掌聲還是噓聲?是否應該退出校園?

結論:
「教官是否退出校園/軍訓教育是否需要」這是一個品味問題,也是一個有關權力的政治問題。這種問題的說服方式,可以用情緒去感染他人接受你的品味,或者是用恐懼來激起他人抗拒國家權力,但是這恐怕不是一個容易用理性討論出結果的問題。
1 reply · active less than 1 minute ago
所謂品味問題,就是你覺得義大利麵第一,我覺得牛肉麵才無雙;你覺得莫札特是古今中外大師,我覺得蔡依林才是承先啟後佳人。我不認為這種喜好是可以經過理性討論而產生結論的。

還有,一週授課4小時的哲學講師多做事你認為值得被尊重,一週授課4小時的教官多做事你認為應該退出校園,我不知道根據什麼判斷標準可以讓我們區別這兩者。
3 replies · active less than 1 minute ago

Post a new comment

Comments by